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带来的不仅是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高景气和确定性,其实大量零部件企业的单车价值和配套关系也随之在重构。这给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来说,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据悉,有着160年历史的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本田、比亚迪、通用、大众等全球知名车企几乎都是它的合作伙伴,全球每2辆车中就有1辆与巴斯夫“有染”。在汽车涂料领域,巴斯夫更是一骑绝尘,几乎100%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巴斯夫涂料。
自188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巴斯夫,又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6月28日,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项目正式落成。本次三期项目包括两座全新的研发大楼,其中的设施和实验室将用于推进化学研究项目,开发全新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在全新的特性材料实验室,巴斯夫研发人员将开发创新的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各种先进的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以提供卓越的阻燃性、电绝缘性和耐用性、以及出色的加工性和美观多功能性,用以支持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动工具、电子消费品和汽车行业应用的快速增长。
在电动汽车领域,巴斯夫在电池部件、充电设施、连接器、线缆和线缆管理、热管理、电机、NVH等方面都有布局。近期,巴斯夫还制造了超级充电桩,进军电动车补能市场。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轻量化的需求一直都在。当前纯电动车的电池包,重量占整车的约40%,成本也占到40%左右,减重才能增加续航,并且减少碳排放。比如,巴斯夫的电池上盖产品,在轻量化的同时,承重能力也很强。这些都是巴斯夫与客户一起共同开发。
此外,共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