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造车史:蓬勃十年的宏大叙事

(转载之汽车之家 作者:张晓丹)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肇始于2009年-2012年的“十城千辆”工程,2013年,财政补贴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过去的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混乱、迷茫和狂热,逐渐步入富有激情的理性期,十年里,国家付出了真金白银,市场之刃也未对投机者手软,大浪淘沙始见金。筚路蓝缕已过,前行依然需要沐风栉雨。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十年,画就了一幅涵盖产品、技术、供应链、补能基建、智能化的宏大画卷。时值改革开放45周年,为回望也为展望,汽车之家特出品“中国新能源蓬勃十年”系列文章,本篇为系列的第一篇。

从1.5万到600万 市场规模扩大背后的产品演绎

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启动的元年,在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减免购置税,不限指标与无路权束缚等红利的驱使下,新能源汽车的大幕从此拉开。

201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首次超过10万辆关口,达到17.7万辆,同比增长202%;2018年突破100万辆大关,达到102万辆,同比增长83.3%。之后经过两年震荡出清,2021年销量首超300万辆。没有悬念,2023年将突破600万辆。

从2013年的1.5万辆,到2023年的600多万辆,规模上是天翻地覆的飞跃,内里更是一部政策与市场、车企与消费者的角力交锋史,以及产品和竞争的迭代史。

大致上,我们可以将这1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之前的探索期、2018年到2020年的洗牌出清期、2021年之后的竞争与理性发展期。

探索期,也可以说是野蛮生长期。在各类政策的庇佑下,2016年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像是被宠坏的小孩,加上技术平台水平不成熟,真正潜心研发造车的不多,如今回望,当时的不少产品几乎没什么用户价值可言,如果不是大城市限牌、限行带来的不得已,恐怕没人会买这些车。

众泰E200(参数|询价)三门两座科技版,NEDC续航155公里,售价18.18万元

产品也是“凑合”,这个阶段微型电动车是主流,彼时的微型车售价大部分在10万元以上,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靠与车企关联的出行市场消纳,完全不能满足正常的私人消费。相关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直到2017年补贴开始退坡,行业才开启了洗牌期。

蔚来ES8(全景看车)开创了中国智能电动高端SUV新时代,打开了40万元以上新能源细分市场

2018年开始的洗牌出清期,历经三年,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大幅退坡,市场增长近乎停滞,产业进入阵痛调整期,隐秘地加速了良币驱除劣币的进程。微型车市场急剧萎缩,长续航、高端车型开始增多。2018年,首个中大型新能源产品蔚来ES8上市,2019年底,理想ONE开启交付,同年,Model 3以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贴近消费需求的产品上市,或者说能开、好用的新能源汽车终于多了起来,肯买单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用户比重达到72%,比2019年增长了近20%,这一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开启的元年,行业进入市场化竞争与理性发展期。

2021年开始,历经三年滞涨调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爆发,第一波被市场筛选出来的“胜利者”出位。这个阶段财政补贴逐渐退出,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二代微型车重出江湖,蔚来、理想、小鹏和特斯拉的高端产品集中上市,新能源汽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供需局面。

秦PLUS:同时撬动15万元主流消费区间和主流海外品牌盘踞市场的产品

此外,随着比亚迪DM-i系列的上市和爆发,以及理想汽车在增程市场的独辟蹊径,插混市场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高速增长,2023年迎来爆发,10万-15万元主力消费区间产品大规模上市,平民消费启动,市场内卷加剧,燃油车消费增长受阻。

十年间,新能源汽车年度消费规模从1.5万辆到600万辆,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从微乎其微到占比趋于40%,新能源汽车从大海里的一滴水变成了半壁江山,快速改写了国内汽车的消费格局。

颠覆传统格局 多个细分市场竞争排面被改写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若干细分市场的格局,目前微型车已是纯电动的天下,小型轿车8成是新能源车,头部产品全是纯电动车,这两个市场已经被新能源车革了命。如今,主力中高端市场的产品迭代,对燃油车消费的侵蚀也初见端倪。

在2017年以前,微型车和小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