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反向输出” 地平线抢滩城市NOA

(转载之汽车之家 作者:彭斐)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在传统汽车时代,全球汽车行业的游戏规掌握在海外公司手中,中国一直在亦步亦趋地追赶。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国外巨头们筑起的壁垒不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特别是新兴的中国芯片公司,正竭力抓住机遇切入智能汽车供应链。

近一年的车展上,国产芯片的“领头羊”公司均挤进了整车展馆发布芯片产品,宣发热度不输新车。而海外老牌车企巨头在中国也纷纷开启变革,投资、合资布局中国市场,试图在智能化上力挽狂澜。这从近日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担任。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博士会出任CTO。

“最重要的是把双方的核心能力、产品、技术放进合资公司。”对于双方要达成的目标,陈黎明称,“地平线主要把软硬结合的技术放进去,大众CARIAD主要负责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的能力。这样能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助力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智能化转型。”

地平线的芯片和算法高度绑定,在保护核心算法的同时给整车厂定制化空间,这种联合开发模式,让车企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整个开发周期也会变短。除了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今年2月地平线还与长安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已经有部分员工转到双方的合资公司长线智能。

有观点认为,地平线愿意花这么大精力,一部分原因或是初创企业新产品上车需要打造标杆,但随着合作伙伴的越来越多,后期地平线的服务优势是否会被削弱存在质疑。对此,陈黎明强调,“地平线的文化价值是‘成就客户,耐得寂寞’,我们不追求短期的成功,而是一种长期策略。除了把产品做好外,还要服务和支持客户,让客户认可我们,愿意用我们的产品。”

不过,地平线这些年一直坚定的将自己定位为Tier2,收获了一大批Tier1的客户,如今地平线与大众、长安等车企成立了合资企业,有观点认为,这一部分会挤压到Tier1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

对此,陈黎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地平线一直坚定定位为Tier2,但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和灵活的商业模式。地平线的客户有O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