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2023广州车展圆桌访谈实录

(转载之汽车之家 作者:周易)

在2023广州车展上,我们与理想汽车动力电池高级总监 柳志民博士,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 CTO 高焕进行了沟通。其们针对刀片电池和圆柱电池的构架为什么达不到麒麟5C的水冷架构的性能等诸多问题进行解答。

以下为专访实录:

记者:相对2C和3C电池来说,麒麟5C电池的成本大概高多少?未来的降本路径和时间节点是怎么样的?什么时候能做到20万的车型也应用麒麟5C超充电池?

高焕:首先是成本的问题:第一是我们看一下整个电池成本架构,从总体来看跟电量是相关的,电量越大,分担的成本会变得更便宜。第二是随着产品销量的提升,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同时从结构上来看麒麟架构是从原来底面的水冷变成双大面冷板结构,整个冷却面积变成了原来的5倍,材料成本也有增长。第三是核心构成材质,化学体系到底是采用三元、中镍高镍还是采用的磷酸铁锂,包括石墨、硅,还有超充电解液,都会有相对应的成本。

理想麒麟5C电池采用最先进的麒麟架构双大面水冷,所以会带来一定成本的增加。从2C到5C,需要采用二代超充石墨,正级材料采用三元材料,在起步阶段因为超充还没有正式大规模量产,成本会高一点。还有实现超充的是高导电解液,这些都是我们全新开发的化学体系,所以目前来看成本肯定会比2C要高,但随着我们将来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销量的提升,就像刚才看到了MEGA的发布会,这个车将来肯定是爆款,它卖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整个化学体系是会降本的。后续麒麟架构上我们也会研发一些新的材料进行优化,做到更加的轻量化,进一步降低成本。

记者:提高充电倍率在成本层面也会带来提升,从商业层面考虑,这条路径是否和能量密度一样会存在阈值?几C的快充倍率能在用户补能效率和车企成本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柳志民:我们从最开始定义产品指标的时候,就是从用户的价值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做到12分钟补能500公里基本能够解决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整个快充的性能迭代,3C到4C,4C到5C从立项之初到开发过程都是不断优化的,包括整个电池化学体系的材料、界面、结构工艺等,我们希望追求一个整体的极致性能。但同时电池性能是一个综合的属性,我们希望它是六边形战士,既要满足超充、又要满足能量密度的需求,以及合理的成本。对于成本的合理化,我们是经过严密模型进行测算的,第一是通过把电压拉高以后应用碳化硅的技术可以降低电耗和电量。第二是每导入一项超充技术都可以实现成本的优化。我们认为4C到5C带来实际性能的提升价值远超成本上的付出,5C是我们保证能达到12分钟500公里的核心保障。

高焕:我相信大家在目前这个阶段都有里程焦虑,同时想得到长续航和快充,所以关键的是找到需求和成本的平衡点。如果将来我们的密度做得更高,体积重量做得更小更轻,充电速度做得更快,成本依然能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我会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化产品。如果说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比如两三分钟可以完成补能,但成本会翻一倍,那我觉得就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后续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会重点去关注这个问题。

记者:宁德时代与理想汽车的合作,跟宁德时代与其他车企